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鼓励和支持下,我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2009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099.2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4.9%,同比增长15.1%,比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快1.5个百分点。其中,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921.0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85.7%,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451.77亿元,同比增长27.1%,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7.7%,实缴税金572.74亿元,占全社会实缴税金的49.1%。可以说,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强劲稳定的发展动力,而且成为拓宽就业、财政增收、产业优化最具活力的生力军。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低,大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集中于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领域。二是内生动力不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家族式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企业经营决策的随意性、模糊化。三是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限制多,进入门槛高,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检查名目多,企业疲于应付的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解决好这些问题,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省委制定的“四化两型”是我省转型发展的总战略,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融入“四化两型”战略,成为推进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一项重大任务。对此,建议:
一、明晰转型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作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主体,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事关我省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从全国来看,我省的非公有制经济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发展质量,都不属领先行列,只处在中等发达水平,但越是处在这种发展现状,我们越要重视依靠转型来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力,紧紧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重塑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形象。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制定我省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可退、可守、可转、可攻的产业领域,以便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在转型发展中有的放矢、有章可循。坚持将非公有制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国有大型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将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发展作为我省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经济现象来努力营造。
二、明确转型重点。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发展并不是一味地做大、做强,重点是要充分遵循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规律,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上下功夫,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采取信息引导、技术引导和资金引导等一系列措施,帮助非公有制经济摆脱盲目扩张的倾向,引导他们向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和科技化方向发展。支持从事传统产业的非公有制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产业向高端环节延伸。支持从事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等新兴产业的非公有制企业优先发展。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鼓励国有科研机构向非公有制企业开放试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支持非公有资本创办科技型企业和科研开发机构。如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2004年入驻了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来,先后与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实现了产学研结合,形成了以绿色健康产品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模式。鼓励企业通过走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道路,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非公有制企业。
三、增强转型动力。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发展动力的问题,其关键是如何调动民间资本和非公有企业致力于转型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调整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政策,放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投资领域,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城镇供水、供气、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成立非公有制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向那些进行生产结构调整、从事技术开发的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的信用担保组织,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在非公有企业中积极培育上市公司的后备资源,创造条件支持其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发挥典当行业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四、强化转型保障。非公有制经济要尽快实现转型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是根本保障。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积极引导社会人才到非公有制企业创业兴业,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活力。积极探索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管理的专业化和制度化。充分考虑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情况,大幅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科技的直接投入。建立面向广大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投资项目信息网,准确快速地传递反馈资金与产品供求信息,为其提供信息、创造商机。加大对已出台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杜绝阻碍非公有制企业自主经营的现象发生。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倡导思想开放兼容、鼓励创新、尊重创新以及崇尚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鼓励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家专注实业,发展实业,以实业兴省,积极为全省转型发展作出贡献。